“从充填开采之初的5天一个循环,到3天两个循环,再到如今的1天一个循环,从单面充填到双面交替全采全充,从行业小白到《膏体双面全充填开采的研究与应用》荣获煤炭行业标杆案例一等奖……”翻开港澳宝典资料岱庄煤业公司充填开采的“行驶记录仪”,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,看到的是一步步坚实的足迹,每一步,都写满了求实与奋进。
破局谋发展,坚守“有所为”
2017年4月,刚接管的岱庄煤业公司矿井剩余储量1500万吨,其中,建下压煤1340万吨,矿井服务年限仅3.2年,矿井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,近千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成了大问题。在两难之际,充填开采技术进入港澳宝典资料决策层视野,为岱庄煤业指明了一条脱困求新的道路。
建设之初,充填开采可谓是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,然而,充填开采的建设标准是什么?有没有可以复制的成熟经验?
对一个人来说,不盲从的前提是心中有所定,企业亦是如此。认定走充填开采的建设路径后,剩下的就是坚定信心走下去。带着推进充填开采建设的一系列疑问,他们上下联动,抽调人员成立专班,远赴各充填矿井跟班写实、调研学习,最终博采各家所长,明确了膏体充填建设蓝图。
新的道路,必然伴随着艰难的探索。岱煤人凭着骨子里干就干好、干就必成的“倔劲”,向一个个难关发起挑战。
他们坚持高点起步,建成了井上下可视化、数据化、集约化高度融合的绿色智能充填系统;坚持未雨绸缪,超前选派骨干外出脱产培训,打造了一支理论与操作兼备的专业化队伍;坚持从零起步、向高攀登,边摸索边总结,先后制定标准作业流程28项、点检项目183项、周期化维保项目246项,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标准化工作手册,确保工作起步就实现规范化、制度化发展。
2019年8月,膏体充填开采项目开始动工建设,2020年8月,实现全系统一次性带料成功试运行,2020年9月,31322首充工作面正式投入生产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,他们以不同寻常的加速度,硬是啃下了膏体充填开采项目从无到有的硬骨头,矿井从此迈入绿色开采、转型发展的新阶段。
建立健全涵盖8类115项管理制度、9项应急预案、29项系统技术管理保障措施的“8929”充填开采标准化管理流程清单,完成了国内能源行业标准1项、学术论文2篇,建立充填流程作业数据库……如今的岱庄煤业按照“装备系列化、工艺连续化、材料自主化、技术迭代化”工作总要求,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备、成熟的智能化、体系化、制度化、专业化、课题化“五化”管理模式,实现了充填开采标准操作从“师从康格”到“超越康格”的跃升。
变局接挑战,创新赢未来
“一年内攻关4个膏体配方、实施200多次膏体脱模实验,推动充填效率提升21%,创新实施“敞口式”半隔离施工工艺,相比以往全封闭式隔离工艺减少了顶板挂网、支护、封堵等复杂环节,单循环缩短12小时,节约材料费用4000余元,充填开采效率提高25%……”这样一组亮眼的数据,是岱庄煤业公司充填开采技术研究团队2024年交出的亮眼答卷。
创新,是跑出充填提效“加速度”的金钥匙。标准是现场规范操作的指导书,更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石。针对已成型、定型的充填开采工艺,岱庄煤业知重负重、笃行不怠,坚持“工艺优化、创新提效”原则,以“创新之变”应对“发展之变”,紧紧抓住影响充填技术应用推广的关键性要素,提出了“更有效率、更有效益”的攻坚目标。
他们坚持高端定标,立足充填开采工艺复杂、环节多、风险高、劳动强度大、效率低等客观实际,持续从工作面设计、架前快速支护、架后隔离质量和效率、膏体凝固时间上做文章。设立提高泵送效率、架前支护效率、新型隔离材料调研应用、煤泥水充填等10余项课题项目,开展创新提效、工艺提效等“五大攻坚行动”,实行“揭榜挂帅”“双创双带”激励机制,围绕设备与系统效率进行重点攻坚,建立典型经验案例集和创新创效成果库,首创充填管路风水沙混合除垢及虹吸冲管技术,开创行业先例,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;根据地质构造动态调优掺配比例,设计安装了泥矸自动配比系统,以泥矸浓度的精准管控确保了充填膏体的性能稳定,泥矸利用率达到100%,全年预计充填消耗泥矸3.81万吨,综合创效433.82万元。
半包式电控主阀护罩、安全高效旋布阀替代布料阀、柔性充填软管升级改造、一体式磁性开关、充填泵快速切换装置等4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和技术专利被应用到安全生产,其中充填泵、搅拌机中央润滑系统、液压端头和管路、液压油箱等9项日检、周检、月检、季检、年检标准模块,已在其他充填开采矿井推广应用,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、可借鉴的“岱煤标准”。
思之深则行之远,润之厚则收之丰,充填开采作为岱庄煤业求可持续发展之真、务经济效益之实的闪亮名片,五年的辛苦耕耘让“出煤不见煤、固废全充填、排矸不见矸、污水不外排、地面不沉降、环境不破坏”成为现实,让岱煤人的发展之志无比刚强、追梦信心更加坚定。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